2009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之航空航天篇
美 国
航空航天领域独领风骚:撞月找水成功,“战神I-X”试飞欲接班航天飞机,“开普勒”升空,“嗅碳”坠落。
毛黎(本报驻美国记者)2009年1月,美国宇航局(NASA)首次确认,火星大气中存在的甲烷气体来自火星自身,可能源于生命活动或火山活动,从而为寻找火星生命带来新的希望。
2月,“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可能首次找到火星上的液态水滴。其传回的照片显示有一个神秘斑点附在飞船的一只支脚上,其后几周内这块斑点的面积不断增长。科学家预想这应是盐水的水珠,由于吸收大气中的水蒸气而不断地扩大,而火星土壤中的高氯酸盐成分和特性佐证了这一预想。一旦被证实,火星生命存在的要素都将齐备。
2月24日,美国首颗“嗅碳”卫星升空后,因整流罩没能按计划与其搭乘的“金牛座”XL运载火箭分离,导致卫星发射失败并坠入南极附近海域。
2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称,他们终于证实,月球曾是一个充满炎热涡流的星球,并因此在距今42亿年前像地球一样拥有磁场。这个确定说法无疑打开了一扇通往月球历史之门。
3月,世界首个用于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飞行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4月16日,“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拍摄的首批照片公布,其对太空的第一“瞥”展现的是银河系的天鹅座和天琴座及其附近区域,该区域预计有1400万颗恒星,其中约10万颗将是该望远镜搜寻类地行星的重点。
6月,NASA完成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发射,标志着美国“重返月球”计划正式启动。
9月中旬,NASA公布了“哈勃”最后一次大修后拍摄的第一批深空照片,它们是“哈勃”迄今拍到的最清晰的宇宙照片,其中包括蝴蝶星云“NGC 6302”、“史蒂芬五重奏”、“Abell 37”星系团等著名天文图片的重拍版。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10月9日上午,美国宇航局用一枚半人马座运载火箭和一颗卫星连续撞击月球南极,以探测月球之上的水冰。11月13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对撞月数据初步分析后确认,月球南极永久阴影带里存在水冰,而这次撞击至少撞出了95升水。
10月28日,“战神I-X”火箭升空,这是美国首次对下一代运载火箭进行飞行测试。此次发射是为“航天飞机时代”结束后的美国载人航天事业另寻出路,一并为重返月球及登陆火星作准备,但由于资金等问题,火箭的前途还很难预料。
11月,NASA发布了“信使”号探测器最近一次飞掠水星获得的观测数据,至此水星大约98%的表面已测绘完毕,科学家们获得了一幅几近完整的水星表面“地图”。而“信使”号对水星外大气层更为细致的观测证实,水星原来也存在“季节变换”。
俄罗斯
航天发射破纪录,俄美在轨卫星相撞,苏霍伊超级100飞机强势起飞,将研制兆瓦级核动力载人飞船。
张浩(本报驻俄罗斯记者)严峻的金融危机并未动摇俄罗斯航天的国际领先地位,2009年年初,俄罗斯制订了雄心勃勃的航天计划。根据俄罗斯联邦航天署年初制定的2009年度航天计划:2009年俄罗斯航天发射将达到破纪录的39次,远远超过2008年的27次航天发射纪录。据俄联邦航天署负责人年初透露,其中50%以上是商业和民用卫星发射项目。
2月10日,在西伯利亚距地面约800千米上空,美国“铱33”卫星与俄罗斯“宇宙2251”卫星发生相撞,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轨卫星发生相撞。估计相撞将会产生至少数千个太空碎片,太空中的其他卫星和国际空间站驻站宇航员的安全立即引起各方关注。这起事件也进一步暴露出现有太空交通管理体系的缺陷,制订有关国际条约和废弃卫星处理标准等更显紧迫。
3月,国际空间站成功躲避了太空垃圾。太空站内宇航员疏散到与空间站对接的“联盟”号载人飞船上,在空间站成功避开太空垃圾后再返回,整个过程持续了10分钟,这在国际空间站历史上尚属首次。
3月26日,俄罗斯航天署计划暂停实施“太空游客”项目。
4月1日,两架苏霍伊超级100飞机顺利完成了3000多公里的首次长途飞行,为获得相关国际许可提供了可能。
10月,俄罗斯航天署起草了新太空开发方案——研制具有兆瓦级核动力装置的载人飞船,配备兆瓦级核动力装置的载人飞船概念设计将在2012年前起草完毕。
德 国
发现火星北极区存在水冰、土星卫星上曾存在过海洋。
顾钢(本报驻德国记者)多国科学家研究小组在2009年1月表示,通过分析“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光谱仪的观测数据,他们不仅证实火星北极区域确实存在大量水冰,还发现这些水冰的纯度高达约95%。水冰含有的杂质主要集中在冰盖表面,通过对水冰和冰盖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水在火星气候演变中发挥的作用。
德国马普研究所和哥廷根大学天文学家利用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从土卫“恩塞拉都斯”南极的火山喷发云团中发现了冰粒子,其中含有与海水成分相似的盐,预示在这颗土星卫星上曾存在过海洋。而一片“地下海”再加上温度和有机物等因素,该土卫实际上已具备了产生原始生命的条件。
法 国
发射“赫歇尔”和“普朗克”太空望远镜,“尤利西斯”号太阳探测器退役。
李钊(本报驻法国记者)2009年2月,欧洲空间局确定两人参加该机构与俄罗斯合作开展的“登火星”模拟试验,在为期105天的全封闭试验中,6名小组成员的所有饮食起居将完全模拟太空生活。
3月,欧洲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卫星(Goce)从俄罗斯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升空,这是欧空局近年来发射的最先进的探测卫星之一。
3月19日,欧空局“火星快车”探测器通过近红外光谱仪“OMEGA”在火星赤道附近发现大片氧化铁沉积层,其氧化铁含量是火星其他区域的近5倍。
5月14日,欧空局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赫歇尔”和“普朗克”太空望远镜。借助“赫歇尔”,科学家首次试图从漫射的宇宙红外线背景照片里寻找到宇宙变化的轨迹。“普朗克”则将通过对宇宙射线的观测和分析,帮助了解宇宙的早期形成过程。6月,“赫歇尔”拍下第一批图像,虽然图像内容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涡状星系,但其清晰度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6月30日,欧美合作研制和发射的“尤利西斯”号太阳探测器结束了为期18年多的探测使命,其传回的探测数据改变了人们对太阳风、太阳磁场以及太阳表面活动情况的认识,还使科学家发现了更多银河系以及宇宙的奥秘。
10月,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决定,COROT天文卫星将在预定服役期满后再工作3年,直到2013年3月退役。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太阳系外星体的活动规律,寻找太阳系外与地球一样有生命存在条件的天体。
日 本
发射世界首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月亮女神”号完成使命坠落月球。
葛进(本报驻日本记者)2009年1月23日,日本发射世界首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呼吸”,其在近地高度约667公里、远地高度约683公里的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运行,用高精度传感仪观测地球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情况。
日本官民联合开发超小型卫星。这种卫星长约50厘米,重量在20公斤至50公斤左右,制造费用控制在几亿日元以下。该卫星将由投资者决定卫星上搭载何种摄像器材和传感装置,以及如何开展商业应用。
6月11日,日本发射的首颗环月球观测卫星“月亮女神”号完成使命,坠落月球。该卫星2007年9月升空,搭载14种先进的传感器和高清晰摄像仪器,在距月球表面约100公里的轨道详细观测月球的磁场情况并拍摄了大量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图像。
9月,日本研制的试验补给仓(HIV)与国际空间站实现成功对接。该补给仓的主要任务是为美、俄、欧、日等国共同参加的国际空间站运送生活物资和试验设备,载重量约为6吨。日本希望该补给仓能够在2010年美国的航天飞机全部退役后,承担其运送物资的任务。
韩 国
首款国产直升机下线,筹备“未来型飞机”研发,卫星发射受挫。
邰举(本报驻韩国记者)2009年,韩国首款国产机动直升机“Surion”经过3年多的研发终于下线,使韩国成为世界第11个成功开发直升机的国家。这款直升机将批量生产200多架,投入开发费用约为10亿美元。
3月,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启动了“未来型飞机”的预备研究工作,并计划2010年全面启动未来型飞机研发项目,以服务日益庞大的私人飞机市场。
6月,韩国第一个卫星发射基地罗老太空中心在韩国全罗南道建成竣工,总面积507平方公里,拥有发射台、控制中心、组装厂、气象观测所、跟踪雷达和光学跟踪装置等设施。该中心于年内进行了一次失败的卫星发射,2010年计划再进行一次发射。
8月25日,使用罗老号运载火箭(KSLV-1)发射升空了“科学技术卫星2号”,这是韩国在本土发射的首枚运载火箭。运载火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由俄罗斯提供,卫星由韩国自行建造。由于一侧整流罩没有正常脱落,卫星没有进入预定轨道。
以色列
研发飞机自我保护系统,成功演示苍鹭无人机,“箭3”防御系统获美国资助。
郑晓春(本报驻以色列记者) 2009年,以色列埃拉特系统公司研发出一种名为“飞行警卫”的飞机自我保护系统。该系统由来袭导弹预警和发射诱骗弹两部分组成,可迅速扫描飞机周围的潜在威胁,一旦发现来袭导弹,立即发射诱骗闪光弹,将热寻的导弹引开,以确保飞机安全。
5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美期间,美方表示将继续资助以色列“箭3”防御系统的研发,相关援助资金将纳入美国持久性国防预算中。“箭3”导弹防御系统是以色列目前正在使用的“箭2”远程导弹防御系统的升级版,主要用于防御弹道导弹,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投入运行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8月,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研发的苍鹭无人机在巴西成功进行了演示。该机携带多种传感器和卫星通讯系统,能自动起降。主要任务是协助巴西警方增强边界安全、监视走私、偷运毒品和盗窃自然资源等犯罪行为。演示证明这种无人机能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根据用户要求实时传递数据和信息,适应多种任务需求。
巴 西
计划自主研发卫星,注重航天人才培养,成功发射两枚实验火箭。
张新生(本报驻巴西记者)2009年1月,巴西计划部与科技部签订合作文件,决定以“公共—私营部门”的合作方式,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展地球同步卫星的开发研究,旨在为政府提供电信服务、安全的军事电信服务和气象资讯以及控制空中交通等。
巴西空间局与巴西科技发展理事会出台了一项共同行动计划,决定今后每年将斥资500万雷亚尔(巴西流通货币),用于人力资源的培养和配置,包括鼓励和表彰从事航天事业的专业人员、加强科研力量、训练和培养航天人才等。
2009年8月,巴西国家航天局在阿尔坎特拉发射基地发射了两枚实验火箭。这两枚火箭长约3米、重约68公斤、搭载5公斤有效负荷,升空高度为30公里。火箭由巴西航天工业公司制造,是该国航天业发展的一大成就。
南 非
发射自行研制的微型卫星。
李学华(本报驻南非记者)2009年9月17日,南非自行研制的微型卫星SumbandilaSat(南非文达语中“领路者”之意)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由俄罗斯航天局的联盟—2型火箭成功发射升空。这是南非第二颗发射升空的微型卫星,卫星主要加载的是一台多光谱成像仪,其收集的数据可以用于自然灾害如洪水、原油泄漏、火灾等的监测和管理。该低轨道卫星是南非航天工程计划的一部分。
乌克兰
开发切割航空零件的新工艺。
程刚(本报驻乌克兰记者)2009年,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研发出可制造复杂航空工业零件的水研磨切割材料工艺,该工艺可以从任何位置加工,直接穿透材料,不依赖加工材料而多面控制,且切割过程清洁,没有抛光粉削、磨料、抛削或空气化学污染剂的析出。其不容争辩的优点能保证航空零件制作的精度和使用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