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我国2009年互联网
乐:多重因素保互联网普及率上升
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较2008年增长28.9%,占总人口中的比重从22.6%提升到28.9%, 互联网普及率稳步上升。
“可以说,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互联网用户持续增长的基础。” 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主任刘冰这样说道。2009 全年GDP仍保持8%左右的增长,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前进,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家电下乡政策鼓励、3G网络正式开通等共同推动了中国网民的规模 增长。
刘冰分析说,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首先得益于政府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截至2009年年末,全国 70%以上地市实现TD-SCDMA网络覆盖,其中东部省份100%地市实现覆盖,基站总数超过10万个,核心指标接近2G水平。基础设施的改造为不同区 域互联网使用提供了先决条件。
其次,家电下乡政策加快电脑、手机等上网设备的普及也助推了网民规模的壮大。家电下乡给农村地区居民提供 了购买电脑的便利途径,同时实行的政策补贴措施降低了农村地区使用电脑的成本,对农村地区电脑购买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再次,手机网民成为现阶段网民增长的重要力量。手机上网降低了网络使用的门槛,使没有接入条件或没有电脑 的人也可以使用互联网服务。同时,2009年年初,3G的开通使得手机上网的速率大幅度提升,手机上网成为潮流,庞大的手机用户拉动了新一 轮网民增长。
但刘冰提醒到,虽然网民普及率持续提升,但是相比发达国家,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截至2008 年12月,美国、日本和韩国互联网普及率分别达到74.1%、75.5%和77.3%,因此,与其相比我国网络使用的差距还很大。与此同时,中国网民规 模增速在逐步放缓。从2008年的41.9%下降到2009年的28.9%,这主要是由于从信息和技术传播的一般模式看,存在随时间延续产生的衰减效应 ,即网络技术、信息及观念等在群体之间扩散传播的过程中,其能量不断消耗、速度逐渐降低。从绝对规模上看,2009年网民增长8600万,由 于中国网民基数庞大,虽然增长率降到了28.9%,但是网民规模增长依然旺盛。
忧:城乡知沟面临
拉大趋势
2009年,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0681万,占整体网民的27.8%,同比增长26.3%,低于2008年增长速度,也低于2009 年整体网民增幅。
对此,刘冰表示,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村地区网络使用的基础条件仍很匮乏,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网络使用 的意识相对较落后,网络使用的增长条件和空间还很不足。
目前农村非网民中,有38.8%的人是由于不懂电脑、网络而不上网,19.7%的人是由于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3.5% 的人是由于当地没有网络接入条件。“虽然家电下乡等刺激消费的政策给农村地区居民提供了购买电脑的便利途径,但在推动农村地区电脑使 用上作用有限。对大部分农民而言,电脑仍是较奢侈的用品。” 刘冰说道。同时,宽带接入和费用问题也是农民购买电脑、使用网络所疑虑的 问题,这些都限制了农民的上网欲望。
此外,刘冰认为,农村地区网民增速放缓,还可能会拉大城乡差距。根据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等提出的知沟理论 ,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更有效地获得和利用信息。由于互联网具备传递海量信息的能力并成为现代传媒中最突 出的工具,如果农村地区网络使用基础和接入条件继续滞后,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能及时赶上,可能存在将城乡社会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威胁。
目前在农村地区,能够使用电脑接入网络的用户接近了某个增长的临界点。但是,对于更大规模的农村非网民群 体,其通过电脑接入网络的基础还很匮乏。鉴于手机在农村的普及率远高于电脑拥有量的现状,刘冰建议加强农村地区无线接入的基础建设, 可能会加速农村网民增速,缩小知沟带来的城乡差距。
观:为何超六成网民选择手机上网
从《报告》的数据中不难发现,截至2009年12月底,手机网民规模为2.33亿,占网民总体的60.8%,移动网络、 手机终端在中国互联网发展中可谓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对此,刘冰表示,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一方面,3G牌照的发放极大地鼓舞了整个3G产业链的信心。据调查,目前有46.5%的手机网民表示在未来半年内 ,会使用3G手机上网。
另一方面,终端对上网的支持程度逐步完善。2009年上市的手机终端中,以大屏幕手机为主,且几乎全部支持高 速上网服务,WAP2.0与HTTP协议的支持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与使用空间。同时,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用户之间的相互影响。由于移动互联网 市场是一个逐步规范的市场,在市场发展早期缺少规划和管理,导致市场发展混乱,用户对于手机上网一直抱有戒心。随着中国手机网民的增 长,这些保有用户开始对周边的非手机上网用户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现象在目前手机用户的主流人群,如学生、上班族及外出打工者中非常 明显。
此外,运营商的推广举措得力。2009年我国各地运营商的手机上网体验厅快速发展,很多营业厅也提供了手机上
网介绍与体验服务。资费一直是中国手机网民上网的重要阻碍因素,2009年中国手机上网资费一再调整,为手机上网用户的快速增长提供了重
要的基础。与此同时,运营商联合系统商、终端厂商积极推出便利手机网民上网的工具性软件和功能性软件,并且,这些软件往往是免费的,
从而降低了用户手机上网的门槛。
思:移动网络需侧重哪些人哪些事
在手机网民结构特征方面,与网民总体的性别特征比较,手机网民的男性用户更多,达到56%。在CNNIC的研究中,中国手机网民的男性占比历来都高于女性,主要原因是早期手机上网在内容选择上更适用于男性用户,且男性用户对于新技术的关心程度更高。
2009年手机网民的年龄依然呈偏态分布,在10岁~29岁年龄段的分布最为集中,占到了整体手机网民的73.2%。与整体网民相比,手机上网更多地吸引了年轻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但与上半年相比,10岁~19岁及20岁~29岁年龄段手机网民分别下降了0.9和2.3个百分点。
与整体网民相比,手机网民群体在学生、企业职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有更高的使用比例,分别高出网民总体的3.5个、0.7个和0.5个百分点。并且,手机网民的低收入群体所占比例更大,其中月收入在501元~1000元的手机网民占比高出整体网民的2个百分点。在3001元~5000元的收入段,手机网民占比则低于整体网民0.9个百分点。
手机网民居住地为农村的用户占到30.8%,而总体网民中乡村网民的比例为27.8%,两者相差3个百分点。由于手机的特殊应用便利性,在农村地区相对于传统的互联网其有更大的优势,随着手机上网资费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手机上网形式在农村将更加普遍。
在手机网民应用行为方面记者了解到,目前有77.8%的用户使用手机在线聊天服务,这依然是手机上网的首要应用。第二位是手机阅读,用户的比例占到总体手机网民的75.4%。手机新闻网站、手机小说、手机报等业务已经成为手机网民的最重要应用之一。手机搜索、手机音乐是目前手机上网应用的第二梯队,其中手机搜索用户比例较2009年年中调查的比例增长了近一倍,市场前景不容忽视。
投:信息获取类应用投资方向在何处
在信息获取类应用方面,《报告》显示,2009年,搜索引擎的使用率为73.3%,较2008年增加了5.3个百分点,超过即时通信成为网民使用互联网的第三大应用。目前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到2.8亿人,年增长率为38.6%。
对于搜索引擎使用率的增长,刘冰认为,搜索引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几个因素: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渗透、网络应用的日趋丰富,产生了更多的信息需求,这些信息需求直接带动了搜索量的增长。另一方面,随着网络信息量的与日俱增,海量信息在丰富了人们信息来源的同时,也给人们获取信息造成了困扰,而专业搜索、垂直搜索等助推了搜索引擎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搜索引擎营销的低成本、目标用户的精准性、营销效果的可视性等优势日益获得广告主的认同和青睐,因此,未来搜索引擎的营销价值和市场规模都将进一步提升。
此外,在信息获取类应用的另一方面,2009年网络新闻使用率为80.1%,用户规模达到30769万人,年增幅31.5%。
透过这一组数字,刘冰认为,网络新闻的用户增长一方面缘于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覆盖的地域和人群日趋广泛;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视频、手机上网、微博等网络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网络新闻表达和传递信息的渠道和形式更加丰富,传播方式更具互动性、自主性、多样性,促使网络媒体的发展更加活跃。与此同时,随着网络媒体覆盖人群的快速增长、互联网黏性的不断提高,网络媒体的广告价值快速提升,以门户网站为代表的网络新闻媒体成为推动网络广告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变:交流沟通类应用趋向有哪些新变化
《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博客应用在网民中的用户规模达到2.21亿,使用率为57.7%,较2008年年底增长5940万人,使用率提升了3.4个百分点。活跃博客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在半年内更新过博客空间的博客用户规模达到1.45亿,增长率为37.9%。
可以说,越来越多的名人、专家、机构正在将博客视为扩大传播影响力的平台。而随着国内社交网站的兴起,部分草根博客进入社交网站,并使用其中的日志功能来撰写博客,受到社交网络氛围的激励,其更新、参与、互动更为活跃,带动了博客用户的增长。
通过调查刘冰发现,活跃博客用户的增长因素中微博的带动作用较为明显。另外,在交流沟通类应用中,社交网站的渗透率也有所提升。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使用社交网站的网民数达到1.76亿,在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45.8%。
对此,刘冰告诉记者,社交网站是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一般都为用户提供了自我表现、网络交际等功能,也包括一些基本的网络应用。社交网站的用户关系由现实中延伸或在网站平台上逐渐培养,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他人构建关系,进行互动,这些连接关系可以是内容、话题、互动应用等多种方式。随着网民对于网络应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将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延伸到网络中,各类社交网站因需而起,在竞争中快速发展,病毒式营销、口碑相传的推广方式推动了中国社交网站用户规模的迅速增长。通过内容黏着、互动应用和人际关系在网络上的维护与拓展,社交网站正在发挥平台化、工具化的作用,逐步成为广大网民休闲娱乐、获取资讯、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